7月27日,外国语学院迎来90英专的校友们,他们从各地返回母校,与阔别多年的恩师和同窗重逢,一同回溯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。
师生暖叙:师恩如灯照前路
当天上午,校友们怀着崇敬之心,专程前往医院探望年逾八旬的学院原英语系主任王鲁老师。看到恩师精神矍铄,步履虽缓却已能行走,思维依旧清晰敏锐,大家悬着的心瞬间放下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久违的师生围坐在一起,听王鲁老师讲述学院初创时期的艰辛与坚守,回顾学科发展的历史沿革,在温馨的交流中,师生情谊如暖阳般温暖了整个病房。师生们讲述着当年的趣事,对校友们的成长感到欣慰。校友们则踊跃分享自己毕业后的经历,有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的,也有在其他行业发光发热的。老师们对校友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赏,并鼓励校友们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。

校园寻踪:旧影新貌总关情
午后的阳光穿过定海校区的椰林,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校友们兴致勃勃地漫步在校园,手指轻抚新教学楼的砖墙——虽非当年就读的旧址,但对学校和学院的归属感与亲切感丝毫未减。一草一木、一楼一舍,都勾起了他们无数的回忆。看着焕然一新的校舍,感慨着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。每到一处,校友们都纷纷驻足拍照,想要将这份珍贵的记忆永久留存。学院王利明书记热情地介绍学院的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概况,谈及“教师小家”的规划时,他笑着与校友们约定:“明年装修好,咱们就在这儿煮茶话当年。”同行的佘红艳副书记和石鹰婷老师,亦是热情接待,这份来自“家”的仪式感,让校友们倍感温暖。

座谈畅言:薪火相传话发展
参观结束后,校友们齐聚学院402会议室,学院精心准备了暖心的欢迎仪式——屏幕上滚动的字幕:“欢迎校友回家!”“‘英’为有你,岁月‘专’情,外国语学院90级英专校友,旧地重逢,温暖如初”的欢迎语,如暖流涌入心田,瞬间模糊了大家的双眼。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对话正式开启。

学院党委书记王利明首先亮出学院在学科建设、师资队伍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等方面“成绩单”。听到学院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,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崭露头角时,校友们为学院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地自豪,对学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。谈及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专业发展,王利明坦诚抛出困惑:外语专业如何破局迎新?学院原院长蔡慧萍给出了她的见解:外语之根本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专业知识,以此“以不变应万变”,方能从容面对时代万变。“特级教师”——张成年校友建议:“要把语音语调练得像‘播音员’,板书要写得如‘印刷体’,这是机器夺不走的基本功。”。乐壮杰校友、徐茂兴校友也结合自身工作经历,就如何将英语能力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,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,积极建言献策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师生们畅所欲言,欢声笑语回荡在会议室。
情系母校:此心归处是吾乡
暮色渐浓,这场温暖而热烈的座谈会接近尾声,校友们却意犹未尽。校友们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,表示无论身在何处,都始终心系母校,会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院的发展。字字句句,无不包含“无论走多远,总念来时路”的深情。

此次返校,不仅是一场青春的回溯,更织就了一张跨越时空的情感网络。当校友们挥手作别时,王利明书记站在教学楼前高喊:“母校永远是你们的港湾!”夜色中,那句“明年再聚”的约定,随着海风飘向远方,也刻进了外国语学院的岁月长卷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