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院介绍

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院概况 >> 学院介绍


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简介


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是一所底蕴深厚、特色鲜明的外语人才培养高地,其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83年原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的创立。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与融合,学院于1998年与原浙江水产学院大学英语部合并,逐步构建起涵盖本专科教育、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外语教育体系。学院秉承浙江海洋大学“海纳百川,自强不息”的校训,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,以“专业+”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,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、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,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、浙江自贸区发展及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输送高素质外语精英。


一、历史沿革与学科架构

学院历经三次重要发展阶段:

  • 初创期(1983-1998):以英语师范专科教育为起点,为舟山及周边地区输送基础教育外语师资;

  • 融合期(1998-2010):与原浙江水产学院大学英语部合并,拓展公共外语教学,并于1999年开设英语本科专业,开启高等教育新篇章;

  • 提质期(2010至今):2012年增设商务英语专业,2019年增设学科教学(英语)专业硕士学位点,2023年开设俄语专业,形成“英语+俄语”双语种,“本科+硕士”双层次,“商务+师范”双领域发展格局。

目前,学院下设英语、英语(师范)、商务英语、俄语四个本科专业,其中:

  • 英语(师范)专业为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聚焦英语教育与应用翻译方向,构建“师范技能+海洋文化”特色课程群;

  • 商务英语专业深度对接浙江自贸区油气全产业链、国际海事服务等产业需求,主攻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方向,开设“跨境电商实务”“国际物流单证”等特色课程;

  • 俄语专业瞄准中俄能源合作与北极航道开发机遇,强化“俄语+国际贸易+商务翻译”能力培养,服务“冰上丝绸之路”建设。


二、师资力量与科研创新

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,其中专任教师73人,包括高级职称人员26人、博士20人,4人次入选省市级人才工程,形成了一支“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”的教学科研团队。

科研与教学成果丰硕:

  • 科研领域: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,出版专著10余部,在《中国翻译》《现代外语》《外国语》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,研究领域涵盖海洋文学译介、跨文化交际、语言智能等前沿方向;

  • 教学改革: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,建成省级一流课程12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,完成教育部产学研项目5项,创新推出“体验式英语写作教学”“VR虚拟仿真翻译实训”等教学模式。


三、教学设施与学术平台

学院拥有同声传译实验室、商务英语仿真实验室、微格教学实训中心、智慧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场所,配备iWrite英语写作教学与评阅系统YiCAT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等智能化平台,全面支撑“语言+技术+专业”融合培养。

学院建有海洋应用语言与文化研究院、外语教育与语言服务中心两个校级学术机构,为学院教师提供全面的学术支撑,为地方需求提供及时的社会服务。


四、人才培养与育人成果

学院坚持“学生为本、育人为先”理念,构建“竞赛驱动+双创赋能+实践育人”三维培养体系:

  • 学科竞赛:近三年获“外研社·国才杯”英语演讲全国特等奖(第三名)、全国口译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0余项;

  • 双创教育: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项,发表EI、CPCI论文17篇,孵化“海译通”多语种服务平台等创业项目;

  • 就业质量: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5%,半数以上就职于涉外贸易、国际航运、基础教育等领域,涌现出“浙江省师德楷模”“舟山自贸区十大青年翻译官”等优秀校友。


五、社会服务与荣誉积淀

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打造“海洋特色外语服务”品牌:

  • 连续承担世界油商大会、国际海岛旅游大会等高端会议翻译与志愿服务任务;

  • 组织“海岛儿童英语公益课堂”“自贸区企业语言服务团”等志愿项目,年服务超3000人次。

集体荣誉:

  • 获评浙江省“五一巾帼标兵岗”“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”;

  • 连续五年获校“教学管理先进单位”“师德建设示范单位”。


浙江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正以开拓者的姿态,在蔚蓝东海之滨书写新时代外语教育的华章,为培养“通语言、精专业、担大任”的国际化人才而不懈奋进!